个人隐私大数据事关公共安全
具体介绍

  近日,某知名应用程序(App)用户们发现自己需要同意一个隐私协议。这个像“霸王条款”一样的协议是这样说的:您使用或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即意味着同意我们按照本《隐私政策》收集、使用、储存、共享、转让和公开披露您的相关信息。如果用户不同意,就没法用了。

  不点“同意”就无法使用的App不止这一家,在许多互联网用户看来,让渡一定的隐私也不是个大事。在PC时代,人们安装软件时,就需要按下一堆“同意”按钮,或者进行勾选。这并未造成太大困扰,也很少有人去看冗长的声明。到了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时代,人们访问互联网服务需要注册,绑定服务需要提供手机号等个人信息,点击“同意”同样不可避免,但暴露的个人信息明显更多了。然而,相当多的用户对于个人隐私不在乎,以为还是安装软件一样的例行公事。

  随着互联网服务日益繁荣,海量用户隐私数据的巨大价值开始体现。互联网公司对这个价值的认识比分散的个人用户要强得多,也领先于舆论。如果没有用户授权就将个人隐私随意使用,那显然不对,也有巨大的经营风险。脸书因为技术漏洞泄露了海量用户信息都被严厉追责,没有用户授权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互联网公司会利用对信息价值的“评估不对称”,用诱导、逼迫等各种办法获得用户授权。

  中国现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是从消费者权益角度对互联网用户隐私信息进行原则上的保护和管理。随着中国互联网用户以及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行应用程序越来越多,隐私权益的价值将越来越大,各种新情况也会日益增多。而与此同时,如果互联网公司和用户依然不改“初衷”,一方搞“霸王条款”,另一方对自身权益稀里糊涂,那么由此造成的个人尤其是公共安全风险会不断升级。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针对互联网用户隐私,推进立法监管、细则实施、权益普法等各项工作。

  这类套路其实不少,许多App都是“不同意就没法用”,或是协议冗长让人放弃细细查看,还有就是直接替用户选“同意”。再加上用户权益意识淡薄,基本上会被套路,互联网公司于是轻易地获得了海量用户隐私数据的各种权限。

  实际上,个人隐私数据的意义不小。隐私数据泄露会带来生活困扰甚至灾难。平时各种推销骚扰电话已经不胜其烦,如果有新入学的大学生被电话诈骗骗走了学费,进而伤心至死,那真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一个人的信息也许只对个人有意义,但是海量用户数据加起来会产生复合效应,通过对数据进行挖掘与人工智能统计性分析,可以得出很多有商业价值的结论。许多公司会为此向互联网公司支付费用,获得用户信息或者分析结论。有时这些数据甚至涉及国家安全与地区安全,可能被敌对势力利用进行定向的信息传播,意义绝对不可小视。

  从行为上看,中国广大互联网用户目前确实存在愿意放弃隐私以换取便利和效率的现象。这虽然对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很有利,但不是忽视隐私权益监管的理由。从道义和安全上,互联网公司与政府监管都应该尽到自身的责任,然后再去利用中国海量用户数据的优势,这样发展,基础才更稳固。

 

Copyright 2012-2023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备案号:豫ICP备20000747号  备案号:豫ICP备20000747号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126号3号楼24层2401号  邮箱:19659724@qq.com  电话:13938535296